风景名胜
宁远县有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、宁远文庙、舜帝陵等著名景点。全县有主类资源8类,占全国标准比例100%;亚类资源24类,占77.42%;基本类型资源65类,占41.94%。已知旅游资源单体194个,其中达到国家五级的4处、四级的15处、三级的30处、二级的42处,一级的80处。专家认为,宁远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、世界性和可拓展性、全功能性、全时性,旅游产业发展极具潜力,被亚太旅游联合会、中国品牌协会授予“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”和“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名县”。
九嶷山是国家AAAA级景区、湖南省新“潇湘八景”之一,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、国家级森林公园、国家文物保护单位、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辖区内已开发的景点有舜帝陵、紫霞岩、舜源峰、玉琯岩、古舜庙遗址、文庙、凤凰岩、桃花岩、永福寺、三分石、瑶寨等数十个。
夏朝时为纪念舜帝而建的舜帝陵,为“中华第一古陵”,历代君王祭祀不断,1999年修复一新,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祭祖朝拜的圣地。宁远文庙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风俗民情
主食
宁远人主食以大米为主。20世纪50年代以前,贫苦农民主粮不足,多以红薯杂粮度日,有“红薯半年粮”之说。早餐吃蒸红薯,称之“圆猪圆羊”;中餐吃薯丝掺米饭,称之“芝麻裹糖”;晚餐吃煨红薯,称之“吹吹打打”。20世纪80年代后,稻谷产量剧增,大米真正成为主食。西乡人爱吃打粑粑,北乡人爱吃粽粑。城镇居民早餐多食米粉或面条。
菜肴
宁远菜肴有四大特点。
一是辣椒。城乡家家都制有剁辣椒,餐餐桌上有辣椒。俗说:“进了宁远界,没有辣椒不成菜”。
二是油炸品。有油炸豆腐片、排散、油炸鱼等。
三是酸咸菜。习惯把季节蔬菜酸制成干湿咸酸菜,尤以东乡为重。
四是腊味。进入冬季,家家都要凉闵吹或熏制腊肉。除猪肉外,还有鸡、鸭、鱼、狗肉等,山区尤甚。炒血鸭、焖狗肉、馅豆腐,为宁远三大传统名菜;色、香、味俱佳,为喜庆节日筵席必备佳肴。
饮酒喝茶
宁远人喜饮家酿酒,以红薯酒为普遍,有“宁远红薯酒,农民家家有”之说县北一带喜用糯米酿酒,再掺烧酒浸泡,谓之“拖缸酒”,有“西路粑粑北路酒”之说。全县各地寒冬时期喜喝热酒,爱劝酒猜拳。东南部山区习惯用饭碗饮酒喝茶。
宁远人喝茶,四乡有别。县境东部喜喝浓茶。太平、下坠、岭头源、云潭、保安一带,清早起床,第一件事就是喝茶,习惯用腌菜送饮。亲友进门,先以茶招待。尤其是妇女,日饮3—4次,早茶、午茶、晚茶和夜茶。禾亭一带喜用沙罐熬茶,以黄豆、花生、糖果送茶。县境南北,平时喝井水,很少喝茶,来了客人,亦多以井水相待,故有“南路并水东路茶”之说。
著名人物
李郃(808-873):唐代文状元,历任河南参军、贺州刺史(加龙虎将军赐绯鱼袋)、通政司佐司政、吏部侍郎授正议大夫等职。
杨齐贤(生卒年不详):南宋诗论家,试制科第一。所著《李太白诗注》(25卷)是宋元明三代最通行的李诗笺注本,另著有《蜀枢集》和《周子年谱》。
熊绣(1441-1515):明代名臣,历任陕西巡按、山东右布政使、兵部左、右侍郎、右都御史、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事等,卒赠刑部尚书。
荆茂(1447-1517):明代名臣,历任河南道监督御史、广西按察使、浙江按察使、闽浙两省巡按等职。
石焕章(1815—1879),字麟祥,号玉成,宁远县石家洞乡人,清湘军将领。咸丰元年(1851)至同治十一年(1872),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和苗族起义。
杨宗稷(1865-1933):清末民初琴学宗师。著有:《琴粹》、《琴话》、《琴学漫录》、《琴镜补》、《琴瑟全谱》、《琴学问答》、《藏琴录》等。
李韫珩(1877-1948):国民党陆军中将,第五纵队司令。
欧阳振声(1881-1931):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,同盟会会员。辛亥革命后为统一共和党常务干事、国会议员。
乐天宇(1901-1984):著名农林科学家和教育家,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馆长,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。
阙汉骞(1902-1973):国民党高级将领,第六兵团司令。败退台湾后,先后任过台北总司令,澎湖“防守”司令等职。
李治安(1908-1980):国民党起义将领,陆军少将。
欧冠 (1890-1981)号天爵,亦号天觉。宁远一中第一任校长。1948年调任衡州行政督察区专员兼衡阳市长、警备司令。1950年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高级参议。1954年开始,任湖南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参议(后改省政府参事)。
郑茂清(1945-):湖南省前副省长兼省委企业工委书记。
欧进萍(1959-):结构监测、控制与防灾减灾工程专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,大连理工大学前校长、博士生导师。
李运利(1976-):女子举重世界冠军。
乐茂盛(1978-):男子举重世界冠军。
李宏利(1980-):男子举重世界冠军。